QS可持續大學排名 港大「就業機遇」分項全球第二 11港校入榜穩中有進
QS可持續大學排名2026發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國際高等教育排名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今日(18日)公布最新《世界可持續發展大學排名》。本年度共有來自106個國家及地區、約2,000所大學上榜,數量較去年約1,750所進一步增加。香港共有11所院校入榜,其中5所排名上升,另有2所首次入圍,整體表現穩中有進。香港大學繼續位居本地榜首,位列亞洲第十,在環境研究與知識交流指標方面表現突出,當中「就業與機遇」分項指標更列全球第二;香港教育大學成為全球升幅最大的院校之一,從去年第1,201至1,250位升至第571位。QS指出,上述進步反映本港院校在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相關研究、社區參與及課程改革等方面持續推進,配合本地政策議程,推動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
在本次排名中,瑞典隆德大學自2023年該榜單設立以來首次登上全球第一。多倫多大學從過去兩年的榜首位置下滑至第二,倫敦大學學院(UCL)則升至第三。本港五所研究型大學繼續鞏固香港作為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國際形象,而多所本地院校在全球中下游排名中大幅躍升,顯示高等教育正從傳統強項逐步走向多元化發展。QS認為這亦反映全球大學在可持續發展政策與實踐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
QS數據分析及評估總監Leigh Kamolins表示,2026年QS世界大學可持續發展排名的發布正值關鍵時刻,全球169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僅17%有望在2030年前實現,對環境和社會挑戰採取加速行動的必要性前所未有,今年首次將可持續發展排名納入影響大學總排名的新指標,旨在明確傳遞可持續發展已不再僅是選項,而是大學實力的核心維度。此外,QS對超過50萬名國際準學生進行的調查重點,其中76%受訪學生表示,院校致力減少環境影響對他們而言極為重要或非常重要。
今年三所本地大學排名躍升尤為顯著。教大成為全球升幅最大的院校之一,從去年第1,201至1,250位升至第571位,QS指出這與其提交數據更完整有關,使表現得以更全面呈現。嶺南大學由約824名上升至613名,逼近全球前600。香港都會大學則從1,161至1,180名組別升至約958名,首次躋身全球千強。香港恒生大學和香港樹仁大學首次上榜,分別位列1401至1500位及1500名以外。QS認為,這些進步反映本港院校在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研究、社區參與及課程改革等方面持續發力,配合本地政策議程,推動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
至於港大、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的排名雖較去年有所下降,但QS指出,港大在環境研究與知識交流指標方面表現突出,特別是在氣候科學及健康體系領域,與《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目標高度契合。在「就業與機遇」指標中,港大並列全球第二;在「環境研究」指標中,本港三所大學躋身全球前25,港大、理大和中大分別位列全球第14、20及25位。香港城市大學從全球234位上升至212位,香港浸會大學微升一位至359位。
港大在最新QS可持續大學排名位居本地榜首,位列亞洲第十,在環境研究與知識交流指標方面表現突出。(資料圖片)
QS高級副總裁Ben Sowter表示,今年香港的成績展示高等教育格局正處於轉型階段,傳統頂尖大學依舊表現良好,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排名中下游的院校正迅速圍繞可持續發展重塑定位。這不僅是排名的變動,更反映研究重點、技能培養及產業聯繫的有意識轉移,與本地氣候及創新政策目標一致。進步最快的院校正積極投入環境科研、綠色技能教育,以及將創意轉化為實踐的合作。隨著全球競爭日趨激烈,香港要維持這股動力,關鍵在於保持政策與院校行動之間的協同效應。
0
已點過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