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成員孔楊邦鏵 (中)、孔慶年(左二)、孔慶全(右二)、孔慶聰(左一)及黃孔慶怡(右一),以及浸大代表包括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兼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主席黃英豪(右三)和校長衞炳江(左三)主持「孔憲紹博士館」命名典禮。浸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梓穎)香港浸會大學(浸大)於周一(17日)舉行「孔憲紹博士館」、「孔楊邦鏵博士館」及「黃孔慶怡活動室」命名典禮,答謝孔憲紹慈善基金、紹邦企業及孔氏家族早前合共捐贈1.2億港元,支持大學策略發展與年青音樂人才培育。 典禮由孔氏家族成員孔楊邦鏵、孔慶年、孔慶全、孔慶聰及黃孔慶怡主禮;浸大方面由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兼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主席黃英豪、校長衞炳江等出席。 到場嘉賓包括多位孔氏家族成員,以及浸大榮休校長謝志偉與夫人謝吳道潔、行政副校長暨秘書長鄒靄雲、協理副校長(跨學科研究)潘明倫、校長資深顧問黃偉國、發展事務處總監兼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秘書長陳鄭惠蘭,及校牧余仕揚。 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兼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主席黃英豪致辭 浸大供圖。 黃英豪致辭時表示,孔氏家族與浸大情誼深厚,自1970年代起,已故孔憲紹及其後人持續慷慨捐資並為大學發展建言獻策,跨越半世紀的關懷與支持令大學深表感謝。他並讚揚黃孔慶怡近月積極協助籌劃在校園設置專業管風琴,既提升音樂氛圍,亦惠及學生,彰顯家族對教育的長期貢獻。 孔氏家族成員孔楊邦鏵 (中)、孔慶年(左二)、孔慶全(右二)、孔慶聰(左一)及黃孔慶怡(右一),以及浸大代表包括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兼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主席黃英豪(右三)和校長衞炳江(左三)主持「孔楊邦鏵博士館」命名典禮。受訪者供圖。 三項新命名設施設於浸大創意校園點子坊。其中,「孔憲紹博士館」為創意藝術學院轄下音樂學院的核心基地,設多個音樂創意空間,配備頂級音響及錄音設施,促進藝術與科技融合;「孔楊邦鏵博士館」備有可容納60人的國際會議廳、創意藝術實驗室及智能教室,用於教學、研討與交流;「黃孔慶怡活動室」配置C.B. Fisk Opus 158管風琴,設三層鍵盤與33組音栓,音色設計兼具歷史風格與多元特色,展示管風琴音樂魅力,助力學生於音樂藝術領域發展。 0 已點過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