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北師港浸大的20年
從2005年到2025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融合的先行者,北師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簡稱:北師港浸大;英文簡稱:BNBU)揚起博雅教育風帆,一路向前。今天,通過一組數字,解讀北師港浸大的廿年征程。
從0到1:開闢新路
作為第一家中國內地與香港合辦高校、第一所創新的博雅型大學,北師港浸大的誕生,為中國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
歷經20年的發展,北師港浸大致力於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提供一套可資借鑒的成熟範式,為後來者積累了寶貴經驗。
2005年11月18日,學校舉行成立暨奠基典禮
2025年,學校正式更名為北師香港浸會大學。11月18日被定為「校慶日」
從200到1000:辦學空間
2005年,首批學生在租借的校舍開學;同期金鳳路200畝校園用地啟動建設,從2006年10月起陸續啟用,於2008年1月正式落成。
位於金鳳路28號的舊校園
如今,北師港浸大擁有金同路2000號一期校園和浸會大學路555號二期校園,實現1000畝辦學空間。
位於會同村兩側的一期和二期校園
從274到1萬:學生規模
2005年,學校迎來首批274名來自全國7個省市地區的本科生。
2005年,首批本科生迎新營
如今,北師港浸大匯聚了來自全球的莘莘學子,在校本科及碩博學生人數已逾10000人。
從5到30+:學科數量
2005年,學校首批設立5個本科專業,分別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統計學、環境科學、應用經濟學和財務學。
如今,北師港浸大已有7個學院30多個本科專業(方向)、19個碩博課程,以及數學、統計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全面構建起本科、碩士、博士培養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建設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學校有2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統計學)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專業(應用經濟學)入選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從10萬到64萬:學習資源
2010年,位於金鳳路舊校園文化小鎮的學習資源中心(圖書館)正式開館,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藏書10萬冊。
如今,北師港浸大一期校園學習資源中心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現有藏書53萬多種、超64萬冊,中英文藏書比例約為1:1。此外,中心還訂購有350多種中英文期刊報紙,134個英文數據庫和16個中文數據庫。
北師港浸大一期校園學習資源中心
從10+到1300+:師資隊伍
2005年,創校之初,學校僅有10餘名教職員,主要來自中國香港和內地。
如今,學校教職員已超1300名,並啟動全球引才計劃,計劃三年內引入100名傑出專業人士。目前,學校教師團隊來自約40個國家和地區,學系專業教師100% 具有境外高校留學或工作經歷,近90%擁有博士學位。學校躋身中國大學高端人才榜百強,15位學者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從1到1000+:科研發展
創校早期,北師港浸大以教學為核心,為本科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後逐步轉向「教研並重」,科研工作不斷取得突破。2006,我校成立第1個研究所。隨後,學校先後獲得「創新強校」工程資助、「沖補強」專項資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平台、項目與成果實現質與量的飛躍。
截至2025年,北師港浸大累計已獲批各類科研項目超1000項。學校擁有高等研究院、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數據科學與技術交叉應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人工智能與多模態數據處理重點實驗室)、20多個研究中心和機構等科研平台;還與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香港浸會大學攜手合作,採用「1+1+1」聯合資助模式,推動粵港兩地科技深度合作。
從244到2萬:畢業生去向
2009年,首屆244名本科畢業生獲頒北師港浸大畢業證書和香港浸會大學學位證書。
2009年,首屆畢業慶典
如今,北師港浸大累計向社會輸送了逾2萬名本碩博畢業生,校友遍布世界各地。近年來,本科畢業生逾八成選擇深造,其中全球百強名校輸送率超80%。超過50%的畢業生在完成深造後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25年,第十七屆畢業典禮
從1到100:全球朋友圈
建校後,北師港浸大首抓教學和校園建設,並逐步拓展校外合作。2006年,韓國全州大學成為北師港浸大第1所合作院校。
目前,北師港浸大已與全球近100所知名院校及教育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在交換生計劃、暑期項目等方面展開合作。截至今年,學生參與各類交流項目的累計總人次已超1萬。此外,學校設立了波士頓中心,並將逐步在倫敦、香港、悉尼等城市設立更多中心,進一步拓展全球布局。
2025年8月,學生在英國牛津大學參加暑期課程
從2005到2025:文化符號
從2005年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到2025年的北師香港浸會大學,我們的博雅教育底色已具象為一系列文化符號。
以訓明志 | BNBU校訓
「博文雅志,真知篤行」八字校訓,於創校十周年時正式確立,既承載着「博學於文、陶養性情」的內涵,又強調以批判性思維求真知、以堅定意志篤行致遠。
以歌詠韻 | BNBU校歌
北師港浸大校歌於創校十周年正式確立,既是集體智慧凝練的韻律篇章,更以旋律傳情、以精神聚力,緊密聯結着全體師生校友的情感。
以徽凝心 | BNBU標識
校徽設計以B、N、B、U字母組合詮釋新校名,融合Beacon(中國式博雅教育的引領者)、Nexus(連結教學、研究、創新的核心樞紐)、Bridge(融匯中西,搭建跨學科、跨文化的橋樑)、Universality(培育具備專業素養和探索精神的國際化人才)四重寓意。
以章鑄魂 | BNBU徽章
藍色校名徽章由教職員佩戴於衣襟,時刻銘記育人初心;綠色校名徽章陪伴學生成長、伴隨校友同行,既沉澱並凝聚青春記憶,更暗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美好期許。
以雅煥彩 | BNBU校史、校名石和品牌展廳
全面記錄20年奮鬥歷程的《北師香港浸會大學校史(2005—2025)》、由饒宗頤書法集字而成的校名石、以「博雅舟行遠」為主題的品牌展廳,既是博雅底色的註腳,亦是文化傳承的符號。
廿載弦歌,數字鐫刻榮光,是過往的答卷,更是新的序章。11月18日,這所學校將再出發。
責任編輯:
趙霁
0
已點過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