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教育版文教匯萃製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一名博士生近日發表有關香港生育率低迷的學術論文,被發現在社交平台上大量引用不存在的學術文獻,懷疑相關參考資料由人工智能(AI)生成。該論文作者包括港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葉兆輝、統計與精算學系副系主任屈錦培等,事件引發社會對學術誠信的廣泛關注。葉兆輝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得知事件後已立即了解情況,發現該博士生在整理參考文獻時使用AI協助,但未逐一核對內容,導致引用部分出錯。他坦言對事件感到失望,並就事件對港大及期刊聲譽造成的影響致歉,承認作為通訊作者把關不足。 據了解,涉事論文於今年10月在國際學術期刊刊登,題為《Forty years of fertility transition in Hong Kong》(香港四十年生育轉變),探討過去40年本港生育率下跌的原因,指出結婚率持續下滑是導致生育率低迷的主因,並建議推行結構性改革,創造家庭友善的社會及工作環境。有網民發現,該論文的61項引用文獻中,多達24篇屬AI虛構,部分甚至署名葉兆輝本人。這些不存在的學術論文雖標註真實學術期刊名稱,但查閱相關期數並無該等論文記錄,部分連結更顯示「DOI Not Found」。 對於論文引用虛構文獻事件,葉兆輝表示已主動向期刊出版社報告情況,對方已接納解釋,允許團隊於未來數日內重新上載正確版本,並將發布通告說明。葉兆輝承諾將親自逐一核查新版本中的所有引用內容,「不容有失」。他補充,其他作者主要負責提供數據和意見,「責任在於我和學生」。他強調,論文內容經過兩次學術審查,並非捏造研究內容,事件不涉及誠信問題。他表示:「整篇論文內容並無問題,且已通過兩次學術審查。」他續指,自己已發表逾百篇論文,「多一篇不多,少一篇不少」,強調沒有必要鋌而走險。 葉兆輝形容,涉事博士生一向表現良好,此次是首次嘗試以AI輔助整理引用文獻,雖然對其一時疏忽感到失望,但仍會給予「第二次機會」,並要求其修讀有關AI應用的課程,以加強學術引用及資料核查能力。 0 已點過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