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保衛戰|學評局AI篩出假學歷 優化報警流程
【編者按】一紙文憑、一張證書,可說是當今世界升學進修與求職的「通行證」,部分年輕人甚至視之為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礎。隨着跨地域資訊流通,全球範圍的學歷與資歷認證面臨重大挑戰;在香港,近年亦接連發生假學歷風波,多所大學近期亦查獲數以百計的懷疑學歷造假個案。香港文匯報今日起,分別圍繞本港的學歷評估、防偽核實、認證平台等進行深入報道,結合體制與技術層面,展示相關單位如何發揮專業精神,為學歷真確性把關,守衛學歷背後對知識的追求與求真的關鍵價值。
●針對假學歷問題,周慶邦(中)強調學評局已作出一系列措施,加強把關,實行全面求真打假。右為祁惠玲。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假學歷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不單損害香港教育的聲譽、影響升學就業公平性,長遠更會動搖「留學香港」品牌的價值。本港各所大學已加強入學審查,而面向全港性的跨機構跨行業學歷評估,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總幹事周慶邦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為更好把關,該局作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人手、為員工提供專業培訓,更引入人工智能(AI)技術辨識學歷真偽,將之應用於整個評審流程的自動化處理,再與警方建立新的通報程序;另外該局亦設有中介防詐機制及即將推出數碼資歷平台,實行提速提效全面求真打假。
學評局是香港專責就學術及職業資歷進行評審考核的法定機構,每年處理逾5,000宗的非本地學歷評估申請,過程中持續識別出不少虛假學歷(見表)。
學評局近年處理學歷評估數量
人力集中於關鍵環節
就AI如何協助評估工作時,周慶邦介紹指,局方收到電子證書時,若發現顏色異常、申請書與事主的資料不一致,即反映有造假風險。曾有證書上的標誌是已停用十年的舊款,或證書的固定表述方式竟有語句錯誤,均是AI可快速識別的風險信號。AI能在專業人員深入審核前,先偵測證書內容的異常表述,標註出潛在造假個案及其風險水平,從而篩選出需重點跟進的申請,「這樣覆核效率將大幅提升,讓具備複雜專業知識的同事,集中投入於學歷分析及最終確認等關鍵環節。」
學評局總主任/評審主任(學歷評估)祁惠玲補充指,初步識別出可疑文件後,下一步要確認申請人是否曾就讀及完成課程,一般都會向當地大學或機構查詢。「若對方回覆,與提交的畢業證書明顯矛盾,例如申請人曾就讀但未畢業,我們會要求進一步確認。」
學評局會與多個持份者保持溝通、反覆核查,不會輕易下結論,「通常院校回覆時都會附上證據,取得明確答案後我們才會採取下一步行動。」
遇非官方文件限時澄清
周慶邦指出,若收到機構明確指出文件非由官方發出,該局會同時採取兩項措施:「一方面會通知申請人,如果申請人認為資料不正確,或對方的回覆有誤導,我們會給予15個工作天限期,讓申請人與相關機構聯絡澄清,並取得官方文件回覆我們。如海外機構有確切資訊指出文件可能偽造,則會同步啟動與警方的跟進程序。」學評局內高級員工完成雙重審核並確認文件屬偽造後,會準備陳述書交警方處理,並積極配合警方工作。
周慶邦表示,今年5月2日起,學評局與警方已建立更高效的合作機制,「第一,不再需要繁複報案程序,可直接電郵分區聯絡人員;第二,現行標準明確規定,若申請人在15個工作天內無法提交合理解釋及澄清資料,便會正式報警。」新機制下,近期已申報了17宗個案,「當中博士、碩士、學士乃至中學資歷均可能涉及,且申請人來自不同地區及國家。」而即使學歷屬實,但文件經篡改或偽造,學評局亦會直接報警。
為應對學歷評估申請大幅上升,周慶邦指近期新增三名人員協助處理個案,目前個人資歷評核部門的人力編制較正常水平高出至少60%至70%。除了科技輔助,專業培訓和經驗積累同樣重要,「同事需要持續接受培訓,他們不僅要識別偽造文件,還需準確判斷海外學歷相當於香港資歷架構的級別,並提出專業建議,這需要更複雜的專業判斷。」
數碼資歷平台料2027年前推出
為協助僱主、各類機構及辦學團體獲取更公開、透明及可靠的資歷查核途徑,周慶邦表示,學評局經過兩三年試驗階段的數碼資歷平台,預計將於2027年前正式推出。該平台將與香港資歷名冊上願意合作的學術機構及營辦者協作,在獲得學生授權下,將其學歷、畢業及證書資料上傳。學生可自主授權讓指定人士查閱其資歷,例如求職時允許僱主透過平台核實資格真偽,平台已完成初步測試並與相關院校磋商,獲得廣泛支持。
●學評局的數碼資歷平台預計將於2027年前正式推出。資料圖片
學評局最新數字顯示,截至今年9月,在資歷名冊的資歷總數已達10,171項。周慶邦指出,其中約6,700項資歷為學評局直接評審,已與相關機構建立良好合作關係,有助推動資料整合。
隨着數碼資歷平台推出,他預期該平台將迅速成為主流認證渠道。為應對龐大數據及營運挑戰,學評局自2022年起展開試行計劃,全面測試系統穩定性、資訊安全及成本效益,並邀請營辦者參與驗證資料上傳、手機查閱及防篡改等功能,目前所有測試已經完成,「我們對平台的穩妥性和安全性充滿信心。由於這類數碼資歷平台影響廣泛,一旦推出即需保持高度穩定和安全,因此我們在前期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包括與學生及機構緊密溝通,直至確信系統成熟可靠才正式公布計劃。」
打造區域性資歷認證中心
在資料安全及授權機制方面,周慶邦強調局方設計了嚴謹限制,學生分享個人資歷時可自主設定授權期限,期滿後授權自動失效;僱主僅可查閱資料,無法下載或修改,以保障個人私隱。所有資料均由院校或營辦者提供並經核實,且不可篡改。學生如有新增學歷可隨時補充上傳,但過往紀錄不得修改,從源頭杜絕偽造與濫用。
平台未來會將服務範圍擴展至大灣區及其他地區,目標是發展為本地及區域性資歷認證中心,進一步簡化學生及僱主在資歷認證上的處理流程。周慶邦表示,學評局將加強相關工作,透過數碼資歷平台為企業提供安全、可靠且高效的查驗途徑,在獲得申請人授權後能迅速確認其學歷資格,提升招聘質素,保障機構利益。
責任編輯:
木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