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彥:今屆立會氛圍健康成績佳 行政立法同心同德市民最受惠
●「行政立法同心治港創未來」研討會昨日舉行。 李家超Fb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嚴鍇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昨日在「行政立法同心治港創未來」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講時表示,第七屆立法會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屆立法會,在行政主導下,立法會理性務實、高效團結,與行政長官、政府官員建立良性互動、同心同德的新常態,「最大的受惠者正正是廣大市民和香港社會。」他相信,第八屆立法會換屆選舉會選出更多年輕有為新一代、來自不同界別的賢能之士,為國家同香港發展增添動能。
政府約半修正案吸納議員建議
梁君彥表示,在健康氛圍下,第七屆立法會不再劍拔弩張,也不再空轉內耗,他形容行政立法有很多新猷,包括前廳交流會、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等。在行政立法的良性互動下,今屆立法會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包括通過130項法案,比上屆同期的81項增加六成,這些法案都有助於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例如推動家族辦公室來港發展、取消強積金對沖、強制舉報虐兒等。」在審議撥款方面,立法會財委會審批了261個項目,總承擔額共6,972億元,當中包括很多基建、簡約公屋、北部都會區、創科發展,以及支持中小企業等撥款。值得一提的是,審議法案期間,特區政府約有一半的修正案吸納了議員議案提出的建議。
「在國家安全立法方面,在182項法案中修改了91項,這是前所未有的,亦是良性互動的最佳範本。」梁君彥認為,這種修改是良性修訂,令法例更為完善,「大家可以看到議員積極地建言獻策、精益求精,力求完善法例,特區政府也對議員的建議從善如流,這種對行政機關協助不掣肘、監察不刁難的態度,正是我們新時代立法會工作的方針。最大的受惠者正正是廣大市民和香港社會。」
梁君彥續稱,在行政長官帶領下,第七屆立法會與特區政府一同完成維護國家安全的立法工作,去年3月19日,立法會全票通過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作為立法會主席,我打破了慣例,在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中投下了贊成票,彰顯了維護國安人人有責。」為了防範國安風險,立法會今年也完成了審議根據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訂立的兩項附屬法例,進一步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體系。
他表示,本屆立法會也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執行力,配合政府的施政,成功處理多個老大難的問題,通過《簡樸房條例草案》令基層市民住得更安心,落實三隧分流、規管網約車讓市民不再操心。只要行政和立法機關團結一心,就能夠發揮愛國者治港的最大價值,將政策藍圖轉化為惠民措施。
寄語有意參選者展現對國家發展願景
梁君彥寄語有意參選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的人士,用心做好選舉工程,向社會展現能力,以及展現對香港和國家發展的願景和承擔。同時亦要務實為民、無私奉獻,全力爭取選民支持,才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立法會選舉中勝出。他期盼有新議員接棒時,成功連任的議員一定要向新議員分享議會經驗,薪火相傳。
劉兆佳:「愛國者治港」是行政立法良性互動前提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在研討會上發表題為「回歸基本法在行政立法關係上的立法原意」的專題演講時表示,行政立法良性互動的前提是「愛國者治港」,愛國力量和衷共濟,而行政機關及立法機關則各自按照基本法所賦予的權力和職能分工合作,互相促進,提升香港的治理水平和效能,為香港發展建立鞏固的基礎。
劉兆佳表示,在基本法起草過程中,行政立法關係被視為特區政治體制中的首要問題。香港政治體制是行政主導的體制。在行政主導下,基本法規定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關係是,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而又以配合為主,即良性互動關係。
行政立法既相互制衡又配合
行政立法的相互制衡關係方面,劉兆佳表示,基本法主要體現於四方面:一是行政長官對立法會有解散權;二是立法會有令行政長官辭職的權力;三是特區政府對立法會負責;四是立法會有權彈劾行政長官,這些都是制度性安排。
相互配合方面,劉兆佳表示,主要體現於行政會議的組成有來自立法會的議員,更重要是基本法對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的政治要求和期許,並認為基本法期望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應相互尊重、信任、坦誠、包容、體諒、實事求是及理性務實,能夠從維護國家,維護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各司其職,慎重並負責任地行使權力以及互動合作。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要有着共同的奮鬥目標,才能互相配合得好。
劉兆佳指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獨特民主制度的本質和核心,是為了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保持香港繁榮穩定,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而設計。
劉兆佳強調,基本法要求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都要從國家大局和根本利益出發,以高度政治智慧和技巧,滿足基本法對行政關係的要求,特別要着重提升香港的治理水平,促進國家和香港的發展,並提高社會各界對特區政府、立法會,以及落實「愛國者治港」的信任和支持。
譚耀宗:行政立法是「命運共同體」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昨日在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探討「一國兩制」和「愛國者治港」在新時代下的行政立法關係,提出需從思想改變、主動作為及人才互通三方面發力,形容行政立法是「命運共同體」,榮辱與共,無縫配合。他表示,香港經歷風雨後已迎來專注發展的好時機,如何推動行政與立法關係更暢順,正是香港實現良政善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
兩者須目標一致 上下同欲
譚耀宗提出三點看法:第一是思想上改變。過去反中亂港分子為反對而反對,無理拖延利民議案與撥款,極大阻礙香港發展,如今在「愛國者治港」新征程中,行政與立法關係應是榮辱與共的同事和並肩作戰的戰友,「政府做出成績立法會固然有功,但做得唔好立法會都有責任。」
他強調,行政與立法關係必須建立「命運共同體」,為了香港的整體利益,從思維、行動到整個流程,如何深度合作,達至最佳的效果。特區政府在工作中遇到難題,整個立法機關都應想方設法解決,在理念層面必須實現根本性轉變,做到目標一致、上下同欲。
第二是在實踐上更加主動作為。一直以來特區政府都是制定政策方案,再交予立法會審議,立法會往往處於被動接收和事後審議的慣常做法。譚耀宗認為,今屆立法會前廳交流會等溝通方法頗有成效,在政策醞釀階段邀請議員參與,透過非正式溝通和磋商,有助議員理性建言。至於監督方面,他認為可轉變思路,從過往查找特區政府不足,改為就政策提供優化角度,讓特區政府做得更好,並降低成本。
此外,面對國際複雜形勢,行政與立法機關需團結一致,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如香港營商環境受到境外勢力抹黑,除了特區政府嚴正反駁之外,立法會議員亦可舉辦聽證會、研討會,邀請各界領袖駁斥不實指控,甚至組織民間力量向相關領事館請願抗議,展現管治團隊的團結立場。
行政立法機關人才互通料成常態
第三是要實現良政善治,需要人才互通,強調人才是實現良政善治的根本。譚耀宗認為,立法會是培養和輸送行政機關人才的重要平台,也被視為「政治旋轉門」。過去不少議員獲委任成為問責官員,現屆政府有5位前立法會議員獲委任為副司長、局長、署長、特首政策組等要職,同時亦有經驗豐富的官員轉任立法會議員,這種角色轉換不僅讓政策制定更接地氣,也使立法會的監督與諮詢更精準,避免淪為「政治表演」,他相信人才在行政立法機關之間互通會成為常態,有利於提升管治效能與發展動力。
責任編輯:
文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