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善用智能電錶數據 識別長者異常用電 助提供及時支援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中電主席阮蘇少湄探訪88歲的林婆婆,了解她對參加「守望社群—社區關顧服務」的感受,並送上關懷。(中電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配合政府推動樂齡科技及居家安老政策,中電展開「守望社群—社區關顧服務」第二階段先導計劃,運用智能電錶科技,收集相關用電數據,精準分析並識別長者的異常用電情況,讓社工及照顧者及時掌握長者的生活狀況,從而提供適切支援。服務自去年6月推出至今,已與九間社福機構及房協合作,為近300位長者及有需要人士提供創新的支援服務。
88歲獨居林婆婆一日外出與女兒吃飯,家中的中電智能電錶偵測到用電情況與平時不同,於是通知社區中心跟進。林婆婆笑指,「有一天遲了回家,中電都通知了中心,中心就來找我,我覺得這樣很好,因為平日中心怎會知道我們發生了甚麼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中電代表和參與機構代表出席「守望社群—社區關顧服務」先導計劃啟動禮。(中電供圖)
智能電錶每小時自動量度和傳送用電數據,再經中電自主研發數據分析系統,即時監察參加服務的獨居長者家中用電模式,迅速識別異常情況,例如用電量長時間不變,或於凌晨時段突然上升,系統便會自動通知前線社工或照顧者,協助他們及早跟進並提供支援。
中電將第一階段內發出的超過2,800個通知,與社工實際跟進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偵測到的異常用電情況與長者實際狀況吻合度超過九成,顯示服務的高效和可靠性。團隊在第二階段先導計劃運用人工智能分析首階段的數據,進一步提升整體分析結果的準確度。
中電在首階段先導計劃,與基督教靈實協會、房協、聖公會福利協會及保良局合作,為超過130位獨居長者提供服務。第二階段先導計劃已於8月開始,服務擴展至觀塘、深水埗等「雙老家庭」及殘疾人士,並獲更多社福機構響應支持,包括明愛、基督教女青年會、耆康會、盲人輔導會、救世軍及東華三院,預計為約150個有需要家庭參加。
孫玉菡表示,「守望社群—社區關顧服務」展現出跨界別協作的力量,為容易被忽略的弱勢群體提供多一重保障,並有助減省前線社工和照顧者的照顧壓力,共同建設更關愛、更共融的樂齡城市。(中電供圖)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第二階段先導計劃啟動禮上指,計劃利用智能電錶技術,結合跨界別協作,為獨居長者提供多一重保障,同時有助紓緩前線社工和照顧者的壓力;期望未來有更多具社會責任企業,攜手與政府和社福界,共同建設更關愛、更共融的樂齡城市。
中電總裁羅嘉進表示,期望這計劃能夠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為社會帶來更多溫暖和關愛。
參與首階段先導計劃的基督教靈實協會營運總經理、長者地區服務黃偉嘉指,相比傳統家訪,服務對長者生活的干擾較少,同時持續掌握其居家安全。
中電目前已為約九成半用戶接駁智能電錶,預計於今年底完成整個智能電錶更換計劃。用戶可利用智能電錶每小時更新的用電數據,了解家居用電模式,發掘節能機會,當有異常用電情況時即時獲得通知,提升家居安全。
在啟動禮的交流環節中,中電代表和參與首階段先導計劃的前線社工,分享服務經驗與成果,以及社福界應用樂齡科技的現況,探討如何更有效支援長者。(中電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