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墨妙:饒宗頤的《心經》與『心經簡林』」展覽隆重揭幕。(香港文匯網記者 胡茜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胡茜)《心經》雖然只有260字,但卻蘊含了大乘佛教《大般若經》的兩大要義:「因緣」和「空」,經文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兩句最為人熟知。位於大嶼山鳳凰山麓的「心經簡林」緣起於2002年,當時饒教授眼見香港受金融風暴和經濟低迷打擊,人心不安,於是贈送他手書的心經墨寶予香港市民,希望這份祝福能帶來內心的平靜。 「般若墨妙:饒宗頤的《心經》與『心經簡林』」由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與一新美術館聯合主辦。適逢「心經簡林」落成二十周年,本展覽旨在以嶄新的切入點介紹國學泰斗饒宗頤教授(1917-2018)與他的《心經》書法,以及與香港著名景點「心經簡林」的關聯。 「般若墨妙:饒宗頤的《心經》與『心經簡林』」展覽隆重揭幕。(香港文匯網記者 胡茜 攝) 這個展覽呈獻公私珍藏饒教授各體書《心經》精品,包括「心經簡林」書法原作,並附有主題相關的繪畫作品,與觀眾分享饒教授《心經》藝術多元之美,以及「心經簡林」深厚的文化淵源和藝術底蘊。「心經簡林」落成至今剛好二十年;適逢一新美術館遷館西源裏一周年,令這次與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的合作更具意義。 「心經簡林」於2005年落成,是全球最大的戶外木刻佛經簡群,由38根木柱,以∞型排列組成,寓意「無限」。其中37根木柱雕刻了饒教授的大字《心經》書法,最高的一根木柱則留白,象徵《心經》中「空」的思想。「心經簡林」與大眾分享大乘佛教核心經典中的慈悲與智慧,不啻是個集「真、善、美」於一身、非常獨特的人文勝境。 「般若墨妙:饒宗頤的《心經》與『心經簡林』」展覽隆重揭幕。(香港文匯網記者 胡茜 攝) 饒教授曾解釋,「色」指的是有形的事物,而「空」則是無形的變化。在饒宗頤教授眼中,理解事物的變遷是一種智慧,能夠讓人釋放執着,獲得內心的平靜。《心經》的智慧讓人從容面對人生路上的起落、物質世界的成住壞空,坦然面對人世間的無常。「色指色相,是有形狀的事物;空是變幻中間,沒有形狀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無到有,由有到無,不過是一個過程。知道這是一種變化,就不好執着,這樣心中就沒有痛苦。」饒宗頤說。 饒教授2001年創作「心經簡林」書法時,正值香港經濟低迷,他期望藉着大字《心經》,讓市民大眾一豁心目,領略經文中的智慧,離苦得樂,早日尋得內心的平靜。這次展覽秉承饒教授的初心,盼望為觀眾帶來心靈的啟發和領悟,以及一場真、善、美的體驗。 「般若墨妙:饒宗頤的《心經》與『心經簡林』」展覽隆重揭幕。(香港文匯網記者 胡茜 攝) 因為部分展品尺寸闊大,「般若墨妙:饒宗頤的《心經》與『心經簡林』」專題展覽會分為兩期展出,以便觀眾全面欣賞作品的全貌。第一期展期為2025年10月4日至12月14日,第二期展期為2025年12月16日至2026年3月1日。展覽期間,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出版精美展覽圖錄,收錄李焯芬教授的序言、姚錫安博士的展覽專文、饒宗頤教授與《心經》結緣的時間軸,以及專題展覽中展出的各項藝術精品。 「般若墨妙:饒宗頤的《心經》與『心經簡林』」展覽隆重揭幕。(香港文匯網記者 胡茜 攝)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