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加沙離港|陳月明總結風災應對 讚官民協作效率 促改善鄉郊基建
香港文匯報訊 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前後,立法會議員、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月明連日深入新界北地區前線,協調風前部署及颱風後視察。她充分肯定政府部門及地區義工在風災前後展現的高效協作,尤其對渠務署、環保署、北區民政處等團隊迅速清理塌樹、疏通積水表示讚揚,但救援期間亦發現問題,同時指出邊界地區通訊訊號不足及電力設施老化等問題亟待跟進。
陳月明表示,在颱風來臨前,政府團隊與打鼓嶺鄉事會、兩個地區(打鼓嶺及新田)辦事處已透過「超前部署」機制,提前組織村民加固門窗、清理鄉內渠道、儲備物資,並針對低窪地區制定撤離方案。她特別提到新田等曾在暴雨中嚴重水浸的區域,因預先準備得當,此次風災中受控程度明顯提升。但打鼓嶺地區因基建落後,受此次風災影響仍然損失嚴重。
十號風球期間,打鼓嶺多處仍出現樹木倒塌封路、水浸及電線桿倒塌斷電等問題。陳月明實地視察後指出,蓮麻坑路國際橋一帶因圍網倒塌導致唯一出入道路中斷,周田村嶺英學校對出道路亦被大樹阻擋,影響學生開學;更值得關注的是,邊界地區如蓮麻坑村在救援期間出現手機信號中斷,且部分電線桿仍為舊式木柱,抗災能力不足,「這些基建短板必須盡快解決」。
陳月明議員與地區代表及環保署職員合照
她強調,此次災後恢復中,環保署、渠務署和北區民政處團隊反應迅速,例如環保署與村長、義工協作連夜清理障礙,展現官民守望相助的精神。救災過程中,電話訊號很弱,不少地方無法直接聯絡,未來將敦促相關部門檢視邊界地區通訊及電力設施,並更換舊式木製電線桿,推動現代化以及有機會附加其他用途,提升防災韌性。
陳月明呼籲市民保持警惕,同時肯定「從部署到救援,政民同心是減災關鍵」,未來將繼續推動跨部門協作機制常態化建設。
責任編輯:
之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