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無方向盤無腳踏板Cybercab 亞太地區首秀。(香港文匯報記者 孔雯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密切關注中國消費需求持續升級的外資企業,將進博會視為高效獲取中國市場生態的「捷徑」,力求在這裏以新供給回應中國市場新需求。

在技術裝備展區,香港文匯報記者看到迅達電梯在此用300平方米的空間,打造「場景式」沉浸體驗空間,這裏全景式呈現其在智能製造、前沿技術及城市美學領域的前沿突破。作為全球電梯和自動扶梯行業的領軍企業,來自瑞士的迅達有超過百年歷史,並在改革開放初期便率先進入中國市場,此次進博會上,則展示其在智能製造與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域的新成果。

老牌電梯增數字化領域投入

「集團在中國進行了大量投資,因為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市場。」迅達中國首席執行官Meinolf Pohle在進博會前夕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多年來,迅達集團持續投資中國,以期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共同成長,目前已穩步實現了這一目標。接下來,我們將在中國市場進一步投入人力資本與數字化等領域,既要提升自身及服務客戶的能力,也通過提供優質的品質與服務,共同塑造未來的城市出行體驗。同時,這也順應了中國市場的發展方向。」

Meinolf Pohle同時還提到,隨着服務與現代化改造市場持續強勁增長,也會帶來包括維修部件需求在內的其他業務量的增加。他強調:「如我所說,這已不再是依靠新梯安裝來擴張市場,而是通過電梯現代化改造實現高質量增長的階段,從而為我們的業務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

美醫械商首展新型減肥胃球

隨着中國體重管理相關醫療需求快速增長,外資企業也在加速布局中國市場。在本屆進博會上,波士頓科學首次在中國展出一款用於減重管理的創新產品——胃內球囊。相比傳統的袖狀胃切除術、胃旁路手術等外科方式,該產品採用內鏡置入,通過從口腔將球囊送入胃內、佔據部分胃容積,從而減少進食量、延緩胃排空、增強飽腹感,幫助患者實現減重目標。這一方案具有創傷小、可逆性強、恢復期短等特點,適用於更廣泛的體重管理人群。

特斯拉Cybercab明年量產

新需求帶來新供給的邏輯同樣出現在智能出行領域。隨着國內對無人駕駛的需求激增,特斯拉帶來Cybercab,在進博會上作亞太地區首秀。這款沒有方向盤、沒有腳踏板,塗裝金色車漆的車輛格外搶眼,特斯拉上海區域總經理孫嘉澤在現場向媒體介紹:「該車型在能耗方面表現突出,大概一度電可以跑10公里左右,且因為取消了傳統方向盤與腳踏板,座艙空間更為舒適,預計該車型2026年實現量產。」

意企機床85%供應鏈來自中國

知名意大利企業PAMA集團帶來高度自動化的機床,這些加工精度高、科技集成度高的機床,供應鏈本地化率已超過八成。帕馬(上海)機床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路國光表示:「我們超過85%的供應鏈來自中國本土,同時在中國還有研發部門,可謂本地化程度很高。」談及企業落戶上海臨港,路國光稱讚臨港優質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成長提供了關鍵支撐。他指出:「我們在臨港片區的經濟收入實現了近五年的翻倍增長。無論是政策配套、產業協同還是園區服務,這裏的營商環境讓我們非常認可。」

●復星醫藥Marie立式粒子治療室內系統在進博會進行首展首秀。 中新社

【記者手記】「四葉草」裏的外企深耕軌跡

在被稱為「四葉草」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展館裏穿梭,常常感到像是走在一張巨大的時代地圖上。這裏有一個個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留下的清晰路徑,無論是那些深耕中國市場幾十年的資深外企,還是初來乍到的年輕外資,它們的故事最能體現國際企業與中國經濟共同生長的軌跡。

老牌外企是這一轉向最鮮明的例證。它們曾因中國勞動力和製造集群而來,如今則因綠色發展、數字化轉型而選擇「加碼」中國。從過往的「單一建廠」,演變為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低碳材料工廠、循環供應體系,甚至直接參與存量市場的服務升級,這不僅是生產方式的遷移,更是中國市場在企業戰略布局中,重要性不斷提升的體現。

同時,新進入中國的外企呈現出驚人的落地速度。在展館中不難遇見這樣的故事:去年還只是展會首秀的展商,今年就已經簽約落地、規劃產線,甚至實現本土供應鏈整合。有歐洲企業負責人坦言,在中國一年內完成從展示到建廠、從引進到本地化,這種效率在其他國家難以複製。這種「從展商到投資商」的快速轉變,直觀折射出中國完善的產業協同能力、透明的營商規則和城市層面的服務效率。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小細節,不少跨國企業高管在接受採訪時,即便遇到英文提問,也堅持用中文作答。他們表示,不是刻意表達親近,而是中文已經成為日常溝通。語言的選擇,隱含着角色位置的改變:不再是來「進入」中國,而是在「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參與合作和創新。

【特稿】專為中國「定製」 拓本土化商機

在來自美國的碧迪醫療(Becton Dickinson)展台,十餘款展示的產品中,有一款全球首發的臂型植入式給藥裝置是專為中國本土研發,採用了最細導管,適配中國人細血管;該公司還獨家定製了滿足中國醫護需求的專屬配件等。

●美國碧迪醫療一系列中國首秀產品。(香港文匯報記者 孔雯瓊 攝)

碧迪醫療大中華區企業品牌公關及數智傳播總監表示:「在實際臨床使用中,我們發現中國患者在體型特徵、日常行為習慣等方面,與海外市場存在一定差異,直接使用原版產品在舒適度和適配性上並不理想。因此,我們專門面向中國市場開展了針對性研發。」

連續八年參展的花王集團同樣給出了鮮明信號:從「進博首秀」到「本土量產」,從「全球技術」到「中國定製」,本土化已成為花王在華發展的核心路徑。花王相關負責人回憶,早些年中國消費者偏愛「原裝進口」,公司順勢加大海外品牌引入力度;如今隨着中國消費者需求更強調「精準匹配」和「即時響應」,花王已逐步加大在華產線與研發投入。

在花王集團旗下品牌芙麗芳絲(freeplus)的本土化實踐中,從為中國油性肌膚專研的「微米赤岩火山泥潔面」淨澈控油洗面霜上市半年售50萬支、618期間拉新2.5萬人,到契合Z世代的潔顏粉獨立盲盒包裝與IP設計,再到呼應「快速且溫和深層淨卸」需求的新款氨基酸系精華卸妝油,每款產品皆源於對中國消費者痛點的精準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