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對諸多美國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圖為上海浦東商場內的一間特斯拉體驗店(記者章蘿蘭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章蘿蘭 上海報道)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張寧發表最新中國經濟透視指,中美之間貿易緊張局勢暫時緩和,未來幾個月中美關係料保持穩定,對中國出口增長和全球供應鏈溫和正面。據其預測,雙方將繼續溝通,談判主題或包括剩餘10%「芬太尼關稅」和各類行業關稅、暫緩實施的24%對等關稅等。

張寧測算,鑒於美國在中國出口中的份額已大幅下降,假設價格彈性為負100%,美國加徵關稅稅率下調10%或推動中國整體出口增長約1個百分點(年化計算),從而小幅提振中國整體GDP增長(0.1-0.2個百分點)。此外,目前暫緩實施的對等關稅明確繼續暫停一年,將減少短期不確定性,從而改善市場情緒,並使得企業能夠重新調整投資決策和供應鏈,稀土出口的正常化也可能對科技行業的全球供應鏈產生正面影響。

張寧認為,目前暫緩實施的對等關稅明確繼續暫停一年,將減少短期不確定性,從而改善市場情緒,並使得企業能夠重新調整投資決策和供應鏈。圖為位於南京東路的蘋果零售店(記者章蘿蘭 攝)

張寧亦指,中美同時取消了部分之前出台的限制措施,這意味着中美之間貿易緊張局勢暫時緩和,但中美貿易摩擦仍在持續演變,並未終結。除了加徵關稅稅率下調10個百分點外,2025年9月之前已實施的大部分限制措施仍然有效。「例如,美國工業和安全局仍在實施『實體清單』,並有可能會擴展到更多中國公司;中國將繼續落實10月8日之前設立的稀土出口許可證管制制度;本次貿易協定未來也可能會面臨一些反覆和擾動,貿易協定以外的領域也可能出現新的爭端。」

「儘管如此,未來幾個月中美關係將保持穩定,雙方將繼續保持溝通,」張寧預計,談判主題可能包括剩餘10%「芬太尼關稅」和各類行業關稅、暫緩實施的24%對等關稅、美國對科技和新興行業的出口限制、美國對中國在美投資的限制、中國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以及中國購買美國農業、能源和製造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