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身處任何國家旅行的你,無論是哪種語言和哪種嘈雜環境,都能與對方清晰對話,實時翻譯地“聽明白”面對面交談;騎行中的你不再需要看車把上的手機,方向箭頭就會浮現眼前;高端會議現場的你,實時翻譯與字幕讓你即時看到發言內容并按你的指令即時保存到你的文檔……如今這些場景,都可以通過智能眼鏡實現。以智能眼鏡為入口的新一輪AI硬件風潮已至,而粵港澳大灣區的“AI眼鏡產業鏈”也逐漸顯現。

2025年進入“AI眼鏡爆發元年”

當地時間9月17日,Meta在其年度Connect大會上推出新款AI眼鏡Meta Ray-Ban Display,該眼鏡具備地圖導航、實時字幕與翻譯、攝影、視頻通話等功能;配置“神經腕帶”,用戶可通過細微手勢操控顯示屏。該智能眼鏡售價799美元,9月30日起在美國部分實體零售店發售。

“眼鏡是個人超級智能的理想形態。它能讓你身處當下,同時又能獲取各類人工智能功能,讓你變得更聰明、溝通更順暢、記憶力更強、感知更敏銳。”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表示,眼鏡是唯一能讓人工智能“看見你所見、聽見你所聽”的設備形態,未來甚至能生成用戶想要的內容,比如圖像或視頻。

AI眼鏡市場規模。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AI眼鏡越來越多的功能被開發,也越來越多走入人們的生活。據了解,目前AI眼鏡行業在硬件層面實現了輕量化設計,微投影與波導片結合的顯示方案實現了“目光所及即信息呈現”,輕量化攝像頭、麥克風陣列等設備能捕獲人體感知輸入,為自然交互打下基礎,這在遠程協助和文旅場景中尤為重要。

2025年也許可以算作是“AI眼鏡爆發元年”。AI眼鏡市場表現強勁,全球湧現出“百鏡大戰”的競爭局面。隨著 AI眼鏡市場熱度持續高漲,包含 AI 眼鏡在內的智能終端成為多個地方政府關注的領域。

根據咨詢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鏡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一倍,其中Meta的雷朋智能眼鏡在出貨量中佔據主導地位。IDC發佈的《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和中國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分別為148.7萬台、49.4萬台,同比增長82.3%、116.1%。

百舸爭流  智能眼鏡產業集群效應明顯

智能眼鏡在中國也正迎來爆發前夜。據市場調研機構IDC預計,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預計達到1451.8萬副,同比增長42.5%,其中AI眼鏡出貨量預計882.8萬副,同比增長225.6%。中國市場2025年智能眼鏡出貨量將達290.7萬副,其中AI眼鏡出貨量預計216.5萬副,同比增長178.4%。投融資方面,今年上半年,全球 VR/AR 行業總共完成了66筆融資,總金額達559.8億元。

 

自2008年愛普生立項AR眼鏡以來,谷歌、Meta等科技巨頭便在這片未知領域持續探索。2023年,Meta發佈的Ray-Ban Meta眼鏡成為關鍵轉折點——它成功打通算法、芯片、光學和交互的全鏈路閉環,讓AI眼鏡從小眾玩具蛻變為大眾剛需的臨界點。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技術從單一到多元的融合,更揭示了AI眼鏡從輔助工具向綜合智能終端的轉型。在國內,智能眼鏡產業集群效應已十分明顯。

作為電子新消費產品,中國企業也出現在新賽道上,并且表現不俗。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國內智能眼鏡企業雷鳥創新的AR眼鏡以39%的市場份額,首次成為全球第一。

酷炫新品背後的灣區企業

AI眼鏡是目前主流的AI交互入口,可以第一視角進行人機交互,實現實時翻譯、物體識別、智能問答等功能。如果說2024年AI眼鏡只是在概念上掀起了“百鏡大戰”的浪潮,今年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AI眼鏡正式發售上市,用戶對AI眼鏡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在這些酷炫新品的背後,站著一大批中國供應鏈企業,其中不乏來自大灣區的供應商。盤點灣區企業,深圳、廣州、珠海這幾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在AI眼鏡產業鏈上已形成高度集聚的產業集群,涵蓋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製造的全鏈條布局。在深圳的代表性企業有:整機製造與品牌商‌‌雷鳥創新‌,其產品占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推出的X3 Pro等產品,集成實時翻譯、AR導航等功能,鏡片良品率提升至92%‌;‌還有華為‌最近也發佈了智能眼鏡新品,布局消費級市場‌。

在今年的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上,來自深圳的意法半導體展台展示的莫界科技AR眼鏡僅35克,是目前全球最輕的雙目AR眼鏡,實現了10小時續航,成為全場焦點產品。莫界科技是全球首家可以涵蓋從底層光學材料到晶圓,再到波導、光機、前框及整機,端到端全鏈條提供技術服務的公司。

‌產業鏈上,深圳的‌恒玄科技‌、瑞芯微‌等企業提供芯片與核心組件‌、‌研發RK3588芯片,性能對標國際大廠‌;而在‌代工與供應鏈‌中,‌歌爾股份‌是全球AR/VR代工龍頭,年產能超千萬台‌,‌領益智造‌為XREAL、Meta提供散熱方案及組裝服務‌。

在廣州‌AI眼鏡中的光學與材料‌、‌傳感器與交互‌產業鏈中,有‌雅視光學‌、‌宇瞳光學‌、‌奧比中光‌、‌科大訊飛‌等企業;在珠海,京東方華燦光電是國內最早布局Micro LED技術的企業之一,是全球首條規模化量產6英寸Micro LED生產線,這一技術突破使其成為AI眼鏡微顯示屏的核心供應商;珠海本土芯片設計公司全志科技,則提供AI眼鏡所需的SoC系統級芯片和軟硬件一體化方案……

一張圍繞AI眼鏡的產業拼圖在灣區正變得日益清晰,從上游到下游,關鍵企業已就位,串聯起器件、模組、整機、測試等產業鏈環節,灣區的智能眼鏡產業鏈群已崛起。

方正證券認為,AI帶來革命性的交互體驗,契合 MR 虛實結合需求。AI+AR或是產業發展趨勢。各大廠商均積極開發AI智能眼鏡新品,2025年迎來智能眼鏡集中發售大年,有望加速產業鏈技術成熟、成本下降,提升消費者認知。